
在《如何用激光打破TGV量产壁垒?玻璃芯时代的技术破局密钥》一文中,我们曾指出“高精度成孔是后续工艺成败的基础”。这一挑战在使用德国肖特(Schott)Borofloat33®(简称“BF33”)这类高性能硼硅玻璃上尤为显著。
本文将重点介绍华创鸿度所采用的激光诱导刻蚀技术,阐述我们如何充分结合BF33的材料特性,稳定实现低锥度、高垂直度且侧壁光滑的玻璃通孔加工,为后续高质量的金属化互连打下坚实基础。
肖特BF33是一种采用微浮法工艺制成的高硼硅玻璃,具有质地均匀、表面平整和光学性能优异等特点,是TGV应用的理想基板材料之一。微浮法工艺确保其内部成分与应力分布高度均匀,为激光加工提供了稳定基础;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保障刻蚀过程的可控性与侧壁质量,而与硅相匹配的热膨胀系数则有助于降低热应力,提升器件整体可靠性。
这些特性使BF33成为TGV技术的优质基材,但其最终应用效果仍高度依赖于成孔工艺的技术精度。
华创鸿度TGV成孔技术以“稳定可控”为核心目标,通过“专用定制激光光源+自主可控刻蚀工艺”匹配BF33的材料特性,实现高一致性、高垂直度的通孔加工效果。
、玻璃背面(右).png)
△ 激光诱导-玻璃正面(左)、玻璃背面(右)(华创鸿度实测显微照片)
该技术通过优化光束质量、脉宽、扫描路径等激光参数,能够形成均匀精确的改性轨迹;结合自主刻蚀配方与动态控制技术,显著提升纵向刻蚀选择比,进而在实现快速通孔的同时有效抑制横向刻蚀,稳定制备出锥度仅为0–2°的近垂直通孔。

△ 玻璃刻蚀端面(华创鸿度实测显微照片)
基于这种高度垂直的孔型结构,配合光滑侧壁形貌与无微裂纹的优良特性,华创鸿度TGV技术不仅在深径比与形貌完整性上表现优异,也显著提升了产品在微电子封装与集成应用中的一致性与良率,完全满足5G、晶圆级封装等高端领域对玻璃通孔批量化制造的严苛要求。
基于上述技术路径,华创鸿度在肖特BF33基材上展现出卓越的TGV加工能力,具体技术指标如下:


△ 刻蚀端面(华创鸿度实测显微照片)
相较于传统钻孔工艺,基于BF33的激光诱导刻蚀通孔有效规避了微裂纹、碎裂及热应力问题,展现出卓越的结构完整性和工艺一致性。

△ 在肖特BF33上实现的TGV效果展示(华创鸿度实测照片)
肖特BF33玻璃的优异特性与华创鸿度的精密加工技术相得益彰,将材料潜力转化为稳定可靠的加工成果,为高密度三维集成与先进封装提供了理想的玻璃基互连解决方案。
玻璃基板类型多样,不同材料对应不同的工艺挑战。接下来,我们将探讨华创鸿度TGV成孔技术如何适配如康宁(Corning)玻璃等不同特性的基板并展现工艺兼容性与性能优势。敬请持续关注!

